【资料图】
2023年1月3日,深交所对安奈儿(002875.SZ)下发警示函。函中指出,安奈儿在2022年11月期间多次刊载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披露抗病毒抗菌面料有关情况。在上述事项中,安奈儿未客观、完整反映抗病毒抗菌面料项目实际进展情况、量产时间以及抗病毒抗菌面料的抗菌效果,未充分提示该项目在实现量产、专利申请和抗病毒抗菌效果等方面的风险,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完整。
深交所认为,安奈儿上述行为违反了深交所相关规定,安奈儿董事会秘书宁文对上述违规行为负有重要责任,深交所要求安奈儿相关责任人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吸取教训,及时整改,杜绝上述问题的再次发生。
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的监测数据,本监测周期内共出现3273条相关舆情,期间财联社、金融界、证券之星等多家媒体对事件进行了传播报道,“炒作”等敏感词汇逐渐成为新闻标题主调,敏感舆情高企。
数据来源:誉云大数据系统
媒体观点:
《21世纪经济报道》:“概念炒作都是各种信息庞杂交织,参与者鱼龙混杂,其中难免有市场操纵者,但很多时候就是市场跟风。”前述私募投资总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之前一些地方的‘涨停敢死队’就是概念炒作的主要推手。”
《国际金融报》:一个没有经过量产和上市检验的所谓“黑科技”,只是停留在实验室的测试结果就做信息披露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欺瞒性,对于投资者必然是误导的。抗病毒面料实际的市场效果不见得能达到理想状态,潮起总会潮落,最后一地鸡毛的苦果只能安奈儿去承担。
舆评:
近期A股不断上演着抗疫概念股的行情,布洛芬、新冠特效药、对乙酰氨基酚、中成药、熊去氧胆酸、抗病毒面料、血氧仪等概念轮番登台,不少上市公司因此引来“蹭热点”“炒概念”的质疑。上市公司“蹭热点”“炒概念”严重破坏信息披露制度的严肃性,严重误导投资者,直接造成的结果是公司面临监管的层层问询和舆论的口诛笔伐。在此次因抗病毒概念股价大涨之前,安奈儿的业绩和股价表现并不突出,可以预期的是,如果公司未来依然无法释放业绩和保证信披合规,届时将面临更大的舆论压力。在此情况下,如何为这场舆论风波收场,对安奈儿管理层是个重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