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沉身劲,涨身劲与腰囊的关系现在谈谈腰囊吧,这是个非常有趣的 热点

来源: 个人图书馆-木子的书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易筋经沉身劲,涨身劲与腰囊的关系现在谈谈腰囊吧,这是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因为它确实在古谱中存在,但鲜有人深入解读它。“古谱曰:神藏眉间一线,气运腰囊一条”,这已经凸现出腰囊的作用,只是我们需要深入的去认识它。是的,对于腰囊,我感觉除了古谱的只言片语,专门讨论这个问题的并不多,我也不知道为啥,反正就如同论文,出个简单的题目就没有了下文一样,好像特别简单,不值一提,但真让说说的话,还真不一定说得上来。我们师徒间,或者师兄弟之间,倒是常常谈起这个话题,因为对于易筋经课程来说,腰囊一条是必须掌握的一项内容,所以对于腰囊来说,我们有我们的理解和练习方式。就我个人,训练易筋经也算有一些年头了,对于腰囊一条,我不敢说我能讲明白,但我肯定有我自己的体认,接下来我就谈谈我对腰囊的一些认知。腰囊的位置,位于腰际,就是我们平时扎皮带的地方。前面说过,这个地方天生凹陷,如果想让它强壮起来,就需要专门的训练,所以腰囊一条虽然并不常提及,但它实在是非常关键的训练环节。我们平时说的玉带功,玉带缠腰,虽然我没有专门考证过,但它一定与腰囊的训练有关系。腰囊一条的作用是什么呢?我们知道,腰囊缠成一圈横在腰间,首先横劲是必须具备的,它功力的产生,绝不是单纯扭腰,拧腰等等的形态可以完成,如果要形成横劲,腰隙的每一个部分都需要膨胀起来,并灌注气力,如此才是真正的腰囊一条。腰囊,就如同在腰间按照一个大轴承,丹田运作时,腰囊瞬间掤起,如“气”充斥腰间,这时候腰间力量便会剧增,因为它行动的是整个腰腹丹田,而绝不仅仅是拧腰转胯,这是武术中腰身拧转的具体方法,一动俱动,这也是整体力的根源。与横劲相比,竖劲更容易体现腰囊的作用。我们看许多练习传武的,非常重视所谓“龙脊虎胯”,咵咵乱抖,花枝乱颤,美其名曰脊椎蹦弹或者别的什么,其实这样训练的作用很明显,第一是把身体抖散了,第二是让脊椎承受了巨大负荷,脊椎本身,包括腰椎颈椎,很容易出问题。我们练习脊椎,是以“洗”为主,也就是洗髓经的训练方式,它是易筋经的一种补充深化。师门很反对那种所谓“抖绝”,师父说:“那种所谓抖绝其实是把身体抖散了,看着很卖力,其实大多数的力量只能作用于自身,只是看着好看而已。”其实我也特别喜欢抖绝,那种“抖”,确实可以感觉到全身筋骨参与了,都几分钟以后,会感觉身体很轻快,很有力量,这也许就是许多人喜欢抖来抖去的原因。但如果缺乏腰囊一条,这不过就是一种表现形式的存在,而且对脊椎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练习腰囊一条,就需要注意腰部的松沉。“松”是为了“沉”,而“沉”的作用就是把上体与下体,完整结合在一起,使腰隙生出一道“铁箍”,把上体与下体两个部分紧紧结合在一起,并且锁死它们。这样说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说明白,其实就是上体与下体通过腰囊的训练,结合在一起,这是整劲根源。然后在通过特别训练,使这两个部分“拔开”,这才是腰囊一条的真正作用。我们以形意拳著名的“虎扑”来说明吧!虎扑在我们的训练体系中,非常重视“虎坐窝”的训练,其实它就是一种沉身劲,这种沉身劲并不仅仅是身体下沉而产生的向下坠的劲,(当然,这种劲力是可以在虎扑在体现的。)它是首先需要感觉到的是腰囊“拔”开的劲,这样可以使下肢非常的稳定,上体“呼”的一下子就扑出去了,这就是腰囊的作用,力量非常大。但形意有两种劲力存在,一种是沉身劲,一种是涨身劲,涨身劲需要把用腰囊身体锁死,整体“扑”出去,它打的是一种整体劲。沉身劲需要把腰隙拔开,腰脊舒展,它打的一种身体的对拔劲,也就是“争力”,这种力量犹如机械弹簧,力量不仅猛烈,而且充满张力。如果还是没有说明白,那就以形意“钻拳”来说明一下吧!与劈拳结合在一起,起钻那下子,就是明显的涨身劲,而我们练习钻拳的时候,练习的就是沉身劲,这些练得其实就是腰囊的运动,一种把身体锁死,一种把腰囊拔开。当然,这两种劲力不是固定不变的,虎扑子,就有沉身与涨身两种练法,如果劈拳中起钻那下子打成沉身劲,那么劈出去的就可以练涨身,我发现练习这两种劲力的都有,只是不能体会腰囊的劲力,使这两种劲力含混不清。当然,这也仅仅是个人对腰囊的一些体认,未必说的就是正确的,我只能保证它确实是个人经过训练的体认。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如此而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