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21日讯今天下午在北京举行的媒体开放日上,来自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围绕“治理诈骗”主题,就治理措施和应对经验展开交流。各方均建议反诈应多平台联手,有效解决单个平台信息有限、处罚措施不足等问题。据介绍,为做好主动治理诈骗,抖音平台已经上线100多个反诈模型,提前拦截平台96%诈骗行为,举报量两年内下降88%。
伴随着短视频平台信息日益丰富,用户之间交流日益密切,各类诈骗行为也开始在平台上出现且不断“创新”。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1至10月累计有260种新诈骗手法出现,且呈现周期长、环节多、跨平台等特点。抖音风控相关负责人介绍,“不法分子多将用户从短视频平台引流至第三方社交平台,再实施诈骗,在与抖音相关的诈骗案件中,这个数字超过了90%。”
据介绍,为了更好的主动治理,在分析过往诈骗行为,建立文本、视频、链接、设备等多个数据风险库后,抖音上线了100多个风险模型,提前识别、拦截异常行为,重点治理财经、广告、情感和赌球等诈骗行为。2022年,抖音日均拦截风险登陆次数3.15亿次,对诈骗行为的提前拦截率为96.72%,防欺诈策略拦截日均保护人数超过90万,全年处置涉诈广告主3000多名,打击诈骗团伙135个,协助警方抓获嫌疑人803人。“平台用户对诈骗的投诉明显下降”,上述负责人表示,“单日举报量,2023年年初比2021年同期下降了88%。”
但与此同时,平台对诈骗行为的主动治理,依然存在“面对新型诈骗,被动与滞后”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沈括认为,相较于其他犯罪,互联网诈骗更难以治理,“不仅仅是因为其利用的是新型电信网络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因为其具有基于此而演变出的诈骗手段创新、诈骗对象精准、运作方式链条化等突出特征。”
主动治理的同时,加强对用户的反诈提示、提升用户的防诈意识,是反诈的又一项重要工作。开放日上,为更有效提示用户,抖音正式上线了智能交互反诈产品“抖音小安”,在不同场景下,根据不同风险,对不同用户展开不同内容的风险提示,据介绍,试运行期间小安下发用户防诈提示超7.3亿次,劝阻被诈骗风险用户5万多人,有效保护用户3316万。吴沈括认为, “平台通过技术创新,强化风险识别,实现及时有效预警从而提升用户安全意识与能力水平。这些都契合了新《反诈法》对互联网平台的要求”。
闪电新闻记者 王志芹 北京报道